一个拥有180年历史的超级日用品品牌宝洁,如今销量下滑,节节败退,在全球和中国市场都遇到了不少麻烦,频频换帅、裁员、消减子品牌,但似乎败退之势仍旧没有止住。
数据显示,2016年宝洁销售额重回到2006年的水平,2006财年宝洁全年销售额为682亿美元,营业收入为139亿美元。而2016财年销售额为653亿美元,营业收入134亿美元。2018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为78.59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挫40.06%。
作为一家拥有众多用户群体的日化品牌,宝洁也经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舒肤佳、汰渍等都是其旗下的品牌。
宝洁从1837年的一个制作蜡烛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全球消费品超级巨头,已经有181年的历史了。而中国消费者认识宝洁公司的产品,要从1988年说起。在那个物资还不算太丰富的年代,宝洁产品初次来到中国的人的面前,是一瓶300毫升的海飞丝洗发水,价格高达19元,要知道,那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元。
虽然价高,但是宝洁的产品成功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注意。随后,宝洁旗下的飘柔、玉兰油、潘婷、舒肤佳、碧浪、汰渍等品牌也采取了同样的价格策略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这也也让国人打开了眼界,洋品牌居然能把日常的生活用品做出如此的花样,甚至给人一种“贵有贵的道理”的心理暗示。从1998年到2013年这15年间,宝洁在中国的营收提高了将近6倍,但此后便了下坡,增长乏力,市场额份也逐渐被蚕食。
今年已经是宝洁入华的第30个年头,有着市场营销人才“黄埔军校”美誉的宝洁,在中国市场一高歌猛进,成为家喻户晓的日用品巨头。巅峰时期,旗下的飘柔、海飞丝、潘婷曾占据中国的洗发水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舒肤佳、碧浪、汰渍也几乎都是家家都在用的产品。
回顾宝洁最近10年的财报,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销售额都超过了800亿美元,尤其是在2013年达到峰值842亿美元,但是从2015年开始,情况变得没有那么乐观,2015年到2017年的销售额每况愈下,分别为763、653、651亿美元。
目前宝洁2018财年只公布了前三季度的数据,按照平均销售额来估算,2018财年整体的销售额或将在665亿美元左右。
其实从2016开始,宝洁的年销售额基本上保持在650亿美元左右,对比2006年682亿美元的销售额来看,宝洁似乎“一夜回到10年前”。
面对经营困境,宝洁并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当前的宝洁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商业瘦身运动,宝洁已将其全球合作的6000家营销代理公司数量减少到2500家,并计划将这一数字再减半,也就是大概1250家左右。
宝洁不仅在营销预算上进行裁剪,还在自己身上进行“割肉减负”。宝洁在去年便向宣布,集团将缩减30%的品牌,希望在“变瘦”的同时变得更强。
在此之前,宝洁已经割掉超100个品牌,包括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卡玫尔、激爽等。广州清洁公司!从目前超200个减少到65个左右。宝洁认为,这些品牌表现不佳,希望甩掉累赘,专注具有增长潜力的核心品牌。换句话说,宝洁在缩小自己的商业版图。
不过船掉头,面对快速迭代的市场氛围以及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宝洁显得力不从心。首先,随着消费者的富裕和需求升级,加上海淘盛行,海外游带来的“爆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高端产品已经从PG的潘婷、佳洁士,变成了资生堂、狮王等品牌。
其次,本土品牌不断崛起。在牙膏这一细分市场,云南白药凭借精确的产品定位,深入的中药老字号品牌,成功抢占了诸多市场。而且一直牙膏价格在30元以上,依旧十分畅销。
再次,创新不足。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90后甚至00后更加追求个性化、时尚化,无数小而美的“分众”品牌涌现出来,就不断削弱了原本可能属于宝洁们的市场。
与此同时,宝洁还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曾经的黄埔军校如今却是频繁动荡。宝洁前董事长理查德·杜普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和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就会垮掉。”这和可口可乐“厂房烧掉,只要品牌还在,可以一夜东山再起”的故事恰好相反。而宝洁现在正面临人才失血,从美国总部到广州宝洁,各种人才正在纷纷出走。
此外,也有分析认为,宝洁在中国的溃败,在于没有抓住互联网这个风口。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宝洁来说,是“成也中国市场,败也中国市场”,中国之大,大到占据全球1/5的消费市场,宝洁搭上了外资涌入中国的“超级巨轮”,又通过传统的广告模式迅速席卷整个中国,那时的宝洁,是无敌的。但是这个日用品消费巨头怎么也没想到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而使自己的王者地位受到。
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接改变了中国的消费渠道,美国依然是线下渠道占据主流,而中国截然相反,走线上才是,这也让宝洁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就连沃尔玛这种国际连锁商超都遭受到重大的冲击,电视广告的大量投放,收获的效果也比此前要大打折扣,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彻底适应互联网购物,看电视、逛超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宝洁的销售额在2013年达到峰值,但为什么此后开始下滑呢?答案很简单,2013年被称为各大互联网的“元年”,正是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宝洁的反应不够快,其虽然抓住了传统,却错过了互联网的战场。
宝洁过度依赖广告流量,却发现流量已经难以给其带来足够的用户。之后的头20年,中国的流量可以说是“完全中心化”的,那时候想要垄断流量,很简单,买下央视黄金时段的流量就足够了。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条就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流量变成了去中心化的流量,微信、公号、各大自平台,都成为了流量的入口,所以,任何一家企业再想靠砸钱垄断流量已经变得几乎不再可能。
曾经的宝洁,手握大量资本,在中国把钱砸向电视、、等传统,甚至海飞丝、飘柔、潘婷的广告在央视的黄金时段轮番上阵,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了宝洁。
但今时不同往日,2017年宝洁已经将全球范围内的代理商砍掉了一半,并且接下来还会再次缩减,预计两年削减80%的广告代理商。互联网的崛起了宝洁多年来的流量布局,让其流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漏斗,最终让宝洁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