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日渐炎热,蚊虫逐渐增多,广州的不少社区相继开始“灭蚊虫”行动。5月16日,在白云区的一个小区地下车库内,一名清洁工在进行喷洒敌敌畏稀释液灭蚊时,皮肤不慎接触“毒液”中毒,被送进医院ICU。所幸抢救及时,目前身体已无大碍。
据了解,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可能经皮肤或呼吸进入体内导致中毒。根据广州市《规范灭蚊消杀技术的通知》,广州城区内居民聚集区已严禁用敌敌畏进行消杀。此外,杀虫过程中也应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1.杀虫气雾剂要倾斜45由下往上喷,含有杀虫剂的颗粒能够在空气中保留一段时间。
3.电热蚊香含拟除虫菊酯类化学药物,多为散发体蚊子,使用电热蚊香时不要关严门窗,留点缝隙适度通风。
4.水生植物如万年青,在夜间缓慢吸收氧气并二氧化碳,对雌蚊产生很大吸引力。居民可将水生植物更换为百合花、球等CAM类植物。
16日早上7时许,在广州白云区的一个小区内,53岁的清洁工陈大哥到地下停车库进行灭蚊工作。这个地下车库约1000平方米,由于占地面积大,每次灭蚊需要用8桶敌敌畏稀释液。
当天,他身着日常的长衣长裤和雨鞋来到地下停车库,将敌敌畏倒入打药桶稀释后,背起打药桶,对地下停车库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喷洒。
忙活了1小时后,陈大哥发现自己后背的衣服有点潮湿,刚开始以为是自己出汗。慢慢地,当背后的衣服出现大面积浸湿时,他才发现原来是打药桶渗漏,稀释液随着药桶缝隙漫出,接触到了皮肤。“刚开始没什么感觉,但慢慢地就觉得头昏脑涨想吐。”陈大哥说,他原本还打算把第二桶稀释液喷洒完再处理,但很快身体就不听,只能直接瘫坐在地上。
无奈之下,陈大哥赶紧向同事呼救,随后他被送往附近的医院。接诊医生告诉记者,送院时,病人意识,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出冷汗、乏力等典型中毒症状。在入院通知单上,记者看到诊断一栏写着“农药中毒(敌敌畏)”。
医生说,经检查,病人当时的胆碱酯酶低至299U/L,远低于参考范围值4000~13000U/L,情况十分危急。入院后,院方先安排病人进行淋浴,彻底清洗皮肤,把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毒物去除,随后转入ICU,注射阿托品和解磷定两种解毒剂。所幸送医及时,病人很快脱离了生命。
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发现,国内不时有因喷洒敌敌畏杀虫中毒的案例。根据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发布的《规范灭蚊消杀技术的通知》,用药物处理蚊虫孳生地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或了解专业下使用,城区内居民聚集区则严禁用敌敌畏进行消杀。天河区一名街道办消毒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敌敌畏属于第一代有机磷毒药,毒性较大,目前广州进行蚊虫消杀,已不再使用毒性较大的敌敌畏。现在进行夏季病媒生物消杀防治工作主要使用低毒高效的菊酯类杀虫剂。此外,进行大范围蚊虫灭杀需要经过培训,或聘请有四害防治资质的机构进行科学消杀。
医生告诉记者,事实上,接触或呼吸都可能导致敌敌畏中毒。他进一步解释,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经口进入误服或主动口服;经皮肤及黏膜进入多见于热天喷洒农药时有机磷落到皮肤上,由于皮肤出汗及毛孔扩张,加之有机磷农药多为脂溶性,故容易通过皮肤及黏膜吸收进入体内;经呼吸道进入空气中的有机磷随呼吸进入体内。
为何接触或吸入敌敌畏也会中毒?医生解释,由于夏天气温炎热,毛孔扩张,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敌敌畏毒性强,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会导致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下降,并进一步阻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如遇这种情况务必尽早送医,切不可自行处理。
请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