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式小区居民惊喜地发现,街道聘请的“楼院保洁员”上岗了,这是街道专门为居民购买的物业服务。从今年3月起,青年公园街道通过公开招投标和一家专业物业保洁公司合作,由出资,让专业公司为式小区居民服务。这个项目,是该街道酝酿一年多的以项目服务推动落实民生工作的基层试水。
据介绍,该想法的产生源于创卫工作。当社区居民、机关干部和楼院长等全员参与把式小区垃圾死角清理干净、街道焕然一新后,怎样维持创卫、建立长效环保服务机制就萦绕在该街道主要负责人脑海中。购买社会服务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出口,在今年的创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该街道“项目建设年”以项目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购买物业服务在青年公园街道有现实需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该街道出现大面积老旧式社区或楼院,占楼院比例九成多,社会治理困难多、民生服务需求多。因此,街道购买的物业服务主要覆盖式楼院、背街小巷等以往物业保洁“真空”区域。街道将式小区楼院治理委托给物业保洁公司管理后,公司根据保洁面积、工作标准等指标安排人员开展工作。该公司已安排13名保洁人员按区域开展工作。街道只需把好保洁员定岗定责“入口关”和绩效考核“出口关”就可以。
出资购买、物业公司服务的方式在青年公园街道并不是新鲜事。从2007年开始,该街道就为辖区居民购买服务,为低保、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水电维修和烟道疏通等服务。“低保居民家里水管坏了,只需给居委会打个电话,我们把派工单交给维修公司,居民就可在家等维修人员上门,这项服务由街道来‘买单’”,前卫街社区居委会主任谭晓梅介绍。该街道还将购买服务引入老城区道交通秩序治理,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协议,委托道秩序人员实行段负责制,以劝阻和宣传教育方式确保主次干道及重点区域秩序良好。
网格化社工服务项目是该街道创新社会治理、购买社会服务的深化。该街道自2012年起探索网格化治理服务,并在提升为民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为主力的非专业化服务队伍在具体服务技能上有所欠缺,服务供给模式没有摆脱“全能”范畴。今年该街道创新社会协同治理模式,以公开招投标方式购买社会服务,为网格化治理注入专业社量。今年3月,该街道与一家社工组织签约,借“外部力量”提升网格专职化服务水平。签约后,专业社工主要职能为统筹社区网格化治理整体运行、完善社会治理信息平台、促进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等。目前,社工发起的困境老人综合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已获民政部支持。
作为槐荫区推进社区公益性事业发展、提高民生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公益性项目建设也成为青年公园街道项目服务建设的重要抓手。该街道通过深化“市民点菜、买单”模式,拓展公益性建设项目外延,着力破解群众反映热点和民生困扰难点,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本报记者 邵明红通讯员 王晓楠)